# 教你炒股票 24:MACD 对背弛的辅助判断
参考芷涵的音频
解释为什么写这篇文章:没有几个人真明白中枢,还急于用,因此讲解 MACD 这个辅助方法
MACD 方法:背驰的辅助判断方法
- 缺点:不精确(小级别不准确,大级别还比较准确)
- 优点:对那些还没把握中枢基本分析的人,是有帮助的。方便,容易理解,足以应付一般的情况了
完全解决背驰问题,要依赖中枢
这一章完全不在计划之中,其实该问题以前已说过,现在有点炒冷饭。但发现这里的人,绝大多数还是搞不懂,也就不妨结合点例子再说一次。要完全解决背弛问题,必须对中枢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,这是以后章节的事情了。但现在大家好象都急于用,而对中枢,好象真理解的没几个,继续深入下去,浅的都一团浆,深的更没法弄。因此,详细说说 MACD 对背弛的辅助判断这样一种不绝对精确,但比较方便,容易理解的方法,对那些还没把握中枢基本分析的人,是有帮助的。也就是说,如果你一时真搞不懂中枢的问题,那就用这个方法,也足以应付一般的情况了。
背驰的含义:价格新高或新低(价格越来越高或越来越低),而趋势力度在减弱,可能会转折(教你炒股票 15:没有趋势,没有背驰)
背驰也有级别:1 分钟级别的背驰、日线级别的背驰、周线级别的背驰
- 小级别和大级别同时背驰
背驰后,反向走势逆转(转折)多少?
- 重新出现新的次级别或次次级别的买卖点为止
背驰与买卖点的关系
背驰与某级别的第一类买卖点密切相关
背驰-买卖点定理
首先,背弛同样有级别的问题,一个 1 分钟级别的背弛,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,不会制造一个周线级别的大顶,除非日线上同时也出现背弛。但出现背弛后必然有逆转,这是没任何商量余地的。有人要问,究竟逆转多少? 那很简单,就是重新出现新的次级别买卖点为止。由于所有的买卖点,最终都可以归到某级别的第一类买卖点,而背驰与该种买卖点密切相关,所以可以这样说,任何的逆转,必然包含某级别的背驰,以后用严格的方法,可以证明如下定理:
缠中说禅背驰-买卖点定理: 任一背驰都必然制造某级别的买卖点,任一级别的买卖点都必然源自某级别走势的背驰。
例子
逆转(转折)并不意味着永远的,次级别或次次级别出现买卖点
该定理的证明这理暂且不说了,换句话说,只要你看到某级别的背驰,必然意味着要有逆转。但逆转并不意味着永远的,例如,日线上向上的背驰(注解🐷:这次向上的分力力度不够)制造一个卖点,回跌后,在 5 分钟或 30 分钟出现向下的背驰制造一个买点,然后由这买点开始,又可以重新上涨,甚至创新高,这是很正常的情况。
MACD 判断背驰步骤
- 首先要有趋势(教你炒股票 15:没有趋势,没有背驰)
- 然后根据背驰定义判断是否背驰
用 MACD 判断背驰,首先要有两段同向的趋势(注解:指代 A、C)。同向趋势之间一定有一个盘整或反向趋势连接(疑问 🤔️:应该是A、C同级别的走势类型),把这三段分别称为 A、B、C 段。显然,B 的中枢级别比 A、C 里的中枢级别都要大,否则 A、B、C 就连成一个大的趋势或大的中枢了。A 段之前,一定是和 B 同级别或更大级别的一个中枢,而且不可能是一个和 A 逆向的趋势,否则这三段就会在一个大的中枢里了。
定义:背弛
用 MACD 判断背驰的前提:
- 前提 1:a+A+b+B+c,且 B 一般会把 MACD 的黄白线回拉到 0 轴附近
- 前提 2:c 完成时的 MACD 柱子面积 < b 的(c 跟 b 的特点:同方向,b 是 B 的进入段/A 的离开段,c 是 B 的离开段)
归纳上述,用 MACD 判断背驰的前提是,A、B、C 段在一个大的趋势里,其中 A 之前已经有一个中枢,而 B 是这个大趋势的另一个中枢,这个中枢一般会把 MACD 的黄白线(也就是 DIFF 和 DEA)回拉到 0 轴附近。而 C 段的走势类型完成时对应的 MACD 柱子面积(向上的看红柱子,向下看绿柱子)比 A 段对应的面积要小,这时候就构成标准的背弛。
MACD 的最基本常识
估计有些人连 MACD 的最基本常识都没有,不妨说两句。首先你要打开带 MACD 指标的图(千万别问本 ID 怎么才会有 MACD 的图,本 ID 会彻底晕倒的),MACD 上有黄白线,也有红绿柱子,红绿柱子交界的那条直线就是0 轴。上面说的颜色都是通常系统用的,如果你的系统颜色不是这样,那本 ID 只能说上面两条绕来绕去的曲线就是黄白线,有时一组向上、有时一组向下的就是红绿柱。本 ID 也只能描述到这样地步了,如果还不明白,到任意一个证券部举个牌子,写上“谁是黄白线、谁是红绿柱”,估计会有答案的。
例子:趋势背驰
抛到最高价位和买在最低价位附近的方法
- 看 MACD 柱子面积的技巧
这样说有点抽象,就用一个例子,请看 601628 人寿的 5 分钟图:11 日 11 点 30 分到 15 日 10 点 35 分构成一个中枢。15 日 10 点 35 分到 16 日 10 点 25 分构成 A 段。16 日 10 点 25 分到 17 日 10 点 10 分,一个标准的三段构成新的中枢,也相应构成 B 段,同时 MACD 的黄白线回拉 0 轴。其后就是 C 段的上涨,其对应的 MACD 红柱子面积明显小于 A 段的,这样的背驰简直太标准了。注意,看 MACD 柱子的面积不需要全出来,一般柱子伸长的力度变慢时,把已经出现的面积乘 2,就可以当成是该段的面积。所以,实际操作中根本不用回跌后才发现背驰,在上涨或下跌的最后阶段,判断就出来了,一般都可以抛到最高价位和买在最低价位附近。
定义:盘整背驰
如何应用盘整背驰
- 如果 C 段不破中枢,一旦出现 MACD 柱子的 C 段面积小于 A 段面积,其后必定有回跌
- 比较复杂的是如果 C 段上破中枢,但 MACD 柱子的面积小于 A 段的,这时候的原则是先出来,其后有两种情况
- 如果回跌不重新跌回,就在次级别的第一类买点回补,刚好这反而构成该级别的第三类买点
- 继续该盘整
上面是一种最标准的背驰判断方法。那么,背驰在盘整中有用吗?首先,为明确起见,一般不特别声明的,背驰都指最标准的趋势中形成的背驰。而盘整,利用类似背驰的判断方法,也可以有很好的效果。这种盘整中的类似背驰方法的应用,称为盘整背弛判断。盘整中往上的情况为例子,往下的情况反之亦然。如果 C 段不破中枢,一旦出现 MACD 柱子的 C 段面积小于 A 段面积,其后必定有回跌。比较复杂的是如果 C 段上破中枢,但 MACD 柱子的面积小于 A 段的,这时候的原则是先出来,其后有两种情况,如果回跌不重新跌回,就在次级别的第一类买点回补,刚好这反而构成该级别的第三类买点,反之就继续该盘整。
例子:盘整背驰
疑问:这里的 B 的级别大于 A、C?图上明显不是,B、C 感觉是一个级别的
昨天上海的 5 分钟图上,就构成一个标准盘整背驰。12 日 14 点 35 到 16 日 9 点 45 构成 A 段,16 日 9 点 45 到 16 日 13 点 30 构成 B 段,16 日 13 点 30 到 17 日 13 点 05 构成 C 段。其中 B 段制造了 MACD 黄白线对 0 轴的回拉,C 段与 A 段构成背驰。对 C 段进行更仔细的分析,9 点 35 的第一个红柱,由于并没创新高,所以不构成背驰(疑问 🤔️:背驰一定要有创新高、新低吗?这是事后的分析,当下判断时,能这么判断吗?),10 点 40 的第二个红柱子,由于这时候的 C 段还没有形成一个中枢,根据走势必完美,这 C 段肯定没完,所以继续(疑问 🤔️:这里没懂,C 段形成了一个中枢---第二个红柱子之前有反向反抗,感觉缠师解释得牵强)。13 点 05 分,第三个红柱子,这时候,把三个红柱子的面积加起来,也没有 A 段两个红柱子面积和大,显然背驰了,所以要走人了。而随后的回跌,马上跌回大的中枢之内,所以不可能有什么第三类买点,不过站在超短线的立场,如果出现次级别的第一类买点,又可以重新介入了。
例子:盘整背驰后回跌形成第三类买点的例子
那么,有没有盘整背驰后回跌形成第三类买点的例子,其实这种例子太多了,第三类买点,有一种情况就是这样构成的。例如,000002 万科的 15 分钟图,12 月 15 日 10 点 45 分,构成一个盘整背驰,所以要出来,其后的次级别回跌并不重新回到前面的中枢里,就在 18 日 9 点 45 分构成了标准的第三类买点,这时候就该重新回补了。
趋势背驰是最重要的
盘整背驰的应用场景:在盘整中弄短差时用到
- 突破中枢后,回跌的两种情况(上面讲的)
背驰与盘整背驰的两种情况中,背驰是最重要的,一旦出现背驰,其回跌,一定至少重新回到 B 段的中枢里,看看 601628 人寿昨天的回跌,就一目了然了。而盘整背驰,一般会在盘整中弄短差时用到,如果其间突破中枢,其回跌必须分清楚上面的两种情况。
必须注意,无论背驰与盘整背驰,只要满足上面相应的标准,其技术上都是绝对的,没有任何的或然。问题不在于这种技术的准确性,而在于操作者判断的准确性,也就是说,必须先把什么是背驰,什么是盘整背驰,他们之间的标准是什么,如果连这些都搞不清楚,那是无法熟悉应用这项技术的。
要精确地判断背驰与盘整背驰,还是要从中枢本身出发
必须说明的是,由于 MACD 本身的局限性,要精确地判断背驰与盘整背驰,还是要从中枢本身出发,但利用 MACD,对一般人理解和把握比较简单点,而这已经足够好了。光用 MACD 辅助判断,即使你对中枢不大清楚,只要能分清楚 A、B、C 三段,其准确率也应该在 90%以上。而配合上中枢,那是 100%绝对的,因为这可以用纯数学的推理逻辑地证明,具体的证明,以后会说到。